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置顶][2023-02-01]九创MES制造执行系统2023版全新发布

九创MES系统基于5M1E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基于PDCA改善模型,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执行防呆、过程预警、实时干预、持续改善,帮助制造业改善产品加工质量,助力“质量强国、质量强业、质量强企“建设。本期主要从5M1E(人机料法环测)解决介绍九创MES系统如何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产品在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追溯的应用。引言人机料法环测是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主要有六个重要要素,也是重要执行过程,更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因素:人:参与产品生产设计、计划、制造、质检等所有人员;机:产品生产过程所用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工装、夹具、刀具等;料:产品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核心材料、辅助材料;法:产品生产过程与测试过程所使用的工序制程、工艺方法、测试方案、质检办法、QA品质管控方案等;环:产品生产过程与测试过程的IPQC过程质量控制的设备加工参数、拉动方案、巡检方案、防呆方案等;测:产品生产下线的FQC成品检验方案、检验质量判断结果、分析与改善方案;MES系统5M1E——人员九创MES系统在实施过程将根据企业对质量与管理诉求,优化企业管理流程,通过设置生产准备、生产执行、生产控制等关键采集点,实现采集人员或班组信息,进行责任人、作业时间、作业数量的统计与跟踪,并可较验其作业能力与作业绩效等。管理策略工艺设置(用料、质量参数、工艺流程、劳动力参数);操作执行(配方、领料、投料、开工、报工);过程管理(车间巡检、质量检验、质量判定)拉动管理(要料系统、要单系统、质判系统);MES系统5M1E——设备基于生产、质检、周转、存放等设备进行IOT物联网及数字化管理,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让设备故障消灭在摇篮里;并为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可持续改善提供数据驱动依据。管理策略建立设备电子档案,改造或增加数据通信模块,实现设备物联;设置设备关键运行参数、质量参数、产品工序参数,监测作业准备、生产过程,实现拉动式管理;通过设备运维计划与执行、生产派工计划与执行、开工执行、生产过程等,为生产执行全生命周期数据模型;OEE设备综合效率(OverallEquipmentEffectiveness);MES系统5M1E——材料管理九创MES系统基于生产过程材料管理涉及到的从产品研发用料、生产试制到批量生产的采购计划、供应商评审与来料质量、收料与上架、在库与盘点、备料与投料、线边仓、产成品等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条码技术实现自动采集与记录、并能实时做到防错与防呆管理,为生产提供持续保障。管理策略批号管理(赋码、先进先出、效期管理、备料、投料、线边仓、混号);BOM管理(配方管理、保密配方、替换料、相克料);RF枪防呆管理(料号、批号、工序投料防跳转、效期);追溯管理(冻结管理、召回管理、流向追溯、多维度追溯分析);计量管理(现存量、可用量、自动称重、自动计量);包装管理(收料管理、套标管理、产品批号打码、多级包装、自动贴标、中转箱);MES系统5M1E——工艺管理通过对产品工艺配方,工序顺序、工序质量、工序设备等维度的设置,指导生产整个过程:在生产任务下达时,通过指定产品的生产工艺版本号,实现在产品生产时有章可寻;通过条码系统与智能设备,可有效防错与纠错;基于生产数据,通过数据建模分析,实现对产品的质量、工艺、设备、原料、人员、产线、产量等多维度的分析,达到持续改善。管理策略工艺档案(工艺BOM、版本号、工序、设备、工艺图纸、工序作业指导书);工艺质量(工序质量、预警设置、报警设置、工序设备参数)工艺控制(备料管理、工序操作能力、开工、报工、工艺流程卡、投料管理、工序防跳转、工序质量、预警、报警)工艺改善(质量模型分析、质量追溯)MES系统5M1E——过程环境与质量检测基于工艺过程的关键设备参数、质量参数的产品工艺数据建模,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自动化传感器实时采集与建模分析,达到对生产设备、生产环境、产品质量的预警与报警,实现生产制程的实时控制。通过生产现场看板系统与安灯系统,可有效指导与警示一线操作员标准化作业,并实现拉动式管理。管理策略环境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水质传感器、手工记录等);预警模型(关键指标,达到预警范围值时、持续时长、发生频率);报警模型(关键指标,达到报警范围值时、持续时长、发生频率);目视化管理(生产看板、工序看板、工艺看板、安灯系统等);九创10年+专注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MES系统自主研发,支持二次定制开发,更多内容,请联系我们获取您的专属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

[2023-08-16]安徽省药监局扎实推进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

近日,安徽省药监局在亳州市召开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讨论会,研讨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相关规范,征求企业意见。近年来,安徽省药监局将中药饮片追溯纳入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安徽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重要内容,联合国家药监局信息中心、安徽省数据资源局探索推进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一是支持亳州市政府建成运行中药饮片生产环节信息化追溯系统,推动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人、机、料、法、环、测”数据电子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二是参照国家药品信息化追溯标准规范,研究制定安徽省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基础数据规范,推动建设安徽省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平台(包含追溯系统、协同服务和追溯监管系统等),将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向流通使用环节延伸,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中药饮片监管工作,服务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解读了中药饮片追溯相关法规文件,介绍了安徽省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平台项目背景、建设思路和系统功能,重点讲解了《安徽省中药饮片追溯码编码规范(征求意见稿)》《安徽省中药饮片追溯码标识规范(征求意见稿)》《安徽省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平台与企业自建系统数据对接规范(征求意见稿)》。与会企业围绕上述规范展开研讨,结合实际业务,针对追溯码产品标识、包装规格标识以及数据对接、数据安全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2023-08-16]天津数字赋能农产品实现质量安全追溯监管

从天津市农业农村委获悉,天津市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8%以上,在此基础上,市农业主管部门利用数字化手段,全局统筹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从“传统管理”转变为“现代治理”。近年来,天津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市农业农村部门先后建成放心蔬菜、放心肉鸡、放心猪肉、放心水产品等放心农产品追溯系统,其中放心蔬菜和放心水产品追溯系统已实现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对接,全市207家放心菜基地、263家放心肉鸡基地、349家放心猪肉基地和所有生猪、肉鸡屠宰企业及92家放心水产品基地农产品实现产品可追溯,消费者可通过扫描农产品附带的二维码查询追溯信息。守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离不开强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软硬件支撑。健全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准绳,目前,天津市共批准地方标准立项46项,完成标准制定修订32项,天津市现行农业地方标准达到246项。放心农产品基地的示范引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基础,目前,天津市现有认证绿色食品151个、有机农产品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新增获批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生产经营主体4家、产品6个。擦亮“津农精品”金字招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官方背书,“津农精品”作为天津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其包含的212个农产品品牌,象征着标准化的生产、健全的品控、上乘的质量和全程可追溯。下一步,天津市将继续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监管、执法、监测和追溯4个App系统,全面实施网格化“互联网+监管”智慧管理,时刻守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023-08-16]河南省新密市发放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打印机

为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8月8日,新密市农委质量监管科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培训会,各乡镇(办事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养殖场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会议。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已经成为了农产品的身份证,有了这张身份证,可以清楚看到食用农产品合格上注明的农产品名称、重量、产地、生产者签名、开具日期等详实的农产品“身份”信息。有了这张合格证,彻底改变了之前的诸多弊端。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生产者在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自主开具合格证,承诺其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合格证制度,可以把生产主体管理、种养过程管控、农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问题产品溯源各项环节都集成起来,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起来,提升监管效能,打通食用农产品追溯管理“最初一公里”。

[2023-08-16]全面实施棉花质量追溯 助力兵团棉花产业提质增效

为保障棉农收益、提升棉花质量、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和兵团关于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有关要求,8月10日,兵团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2023年度兵团棉花质量追溯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棉花质量追溯实施范围扩大到兵团所有植棉师,对质量达到“双29B2”级及以上(即纤维长度大于等于29mm、断裂比强度大于等于29cN/tex,马克隆值为A级或B2级)的细绒棉奖补0.35元/公斤,利用“优质优补”引导兵团优质棉花生产。一是扩大了实施范围,优化了参与条件。棉花质量追溯由试点调整为全面实施,优化了棉花实际种植者参与棉花质量追溯的条件,种植面积从1000亩调整为500亩,并增加了棉花实际种植者自由组团模式。二是强调了棉花加工企业参与质量追溯的要求。棉花加工企业须经2023年兵团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公示,上一年度诚信经营评价结果为A级或B级,籽棉堆放场地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及以上,且具备棉花质量追溯软硬件。籽棉收购时,棉农通过刷身份证给棉卷赋予唯一识别码,棉花加工企业按照“一试五定”分品种收购、分追溯单元堆放籽棉;加工时,按照追溯单元,分等分级加工。通过唯一识别码,将棉花实际种植者的籽棉交售信息与加工企业、公证检验结果信息关联,实现从棉花实际种植者到皮棉检验结果的精准追溯。三是明确了棉花质量追溯时限要求。2023年8月31日前,参与棉花质量追溯的棉花实际种植者完成质量追溯单元组建,棉花加工企业完成参与棉花质量追溯资质申报;2024年1月31日24时前,参与棉花质量追溯的棉花实际种植者在此之前按照要求交售至棉花质量追溯加工企业的籽棉纳入补贴统计范围;2024年3月15日24时前,参与棉花质量追溯的棉花加工企业在此之前完成参与质量追溯交售的籽棉加工入库工作。开展棉花质量追溯,是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实施棉花质量补贴的具体手段。《实施方案》的印发,将进一步激发广大棉农的质量意识,强化质量导向,推动兵团棉花生产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兵团棉花市场竞争力,促进兵团棉花高质量发展。上海九创专业承建运维各类检测报告防伪追溯平台,欢迎联系咨询:15821228055

[2023-06-30]动力电池全供应链的透明和可追溯性对减排至关重要

在气候变化给全人类带来严峻挑战之际,企业如何从产业链入手,提升生产全过程的减排力度,已经成为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维度评判企业的重要标准。6月27日~29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热议话题。6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在论坛现场采访了英国区块链初创公司Circulor首席执行官DouglasJohnson-Poensgen(以下简称Johnson-Poensgen),就如何利用可追踪技术提升电动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展开讨论。Johnson-Poensgen表示,如果不能在电池生产的供应链中提高负责任采购和可持续性的水平,那么汽车工业向电动车转型的减排初衷就无从谈起。“如果我们不解决供应链的可持续性问题,那么普通人少吃肉或者少开车不会带来任何的改善,”据悉,Circulor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为电动汽车电池的供应链提供可供追踪的信息平台,其合作伙伴包括沃尔沃、捷豹路虎等车企,必和必拓和道达尔能源等巨头。NBD:我们看到企业在签订采购协议时,对供应链的可追溯性要求越来越普遍。这一趋势的出现原因何在?Johnson-Poensgen:能源转型的整个目的是说电动汽车应该对地球更好,而不是更坏,这是很显然的道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制造电动车电池所需要开采的原材料,包括镍、钴、锂等等,以及制造电动车的数量和规模,会带来破坏环境的风险和担忧。就电动车来说,减排的压力已经从消费者转移到了电动车生产商,因为问题不再是消费者减少汽油消费,而是制造车的过程应该更具有可持续性。所以下游的电动车企业就非常希望证明他们具有责任感,而且监管层也开始注意到这一点,不同地区开始采取不同的监管路径。为什么生产电池的碳排放特别关键呢?因为在生产电动车的过程中,电池环节的碳排放占总量的40%到60%,所以解决生产电池的排放问题就成为了能源转型的关键挑战。现在几乎所有的电池合约里都把负责任的采购作为重点内容,所以我们看到车企直接和必和必拓等矿业巨头签供应合约,因为这些原材料生产商能够证明自己的采矿方式更有可持续性。NBD:如何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Johnson-Poensgen:我们建造了一个数字线程来追踪材料的物理流程,比如说为矿场的一块原料创造一个数字孪生体(digitaltwin)。从一块石头到最终成为电池,其在供应链中经历了很多变化形态的阶段:从压碎的石头到粗炼、精炼,再到与其他原料合成阴极材料,最终成为电池的组成部分。建造数字线程,意味着把所有这些从输入到成品的工业过程包括进来。我经常用蛋糕配方的类比来解释这个过程。配方包含特定量的面粉、鸡蛋、黄油和糖,然后把它们放进烤箱做成蛋糕,当然面粉已经看不见了,但我仍然能够识别这个蛋糕就是用那些面粉做出来的,这就是基本原理。在供应链中,数字线程可以显示原材料的来源、哪些企业参与了生产,然后还可以加入使用了多少可再生能源、用水的再循环情况,以及其他ESG指标。车企作为终端的消费者会把这些信息纳入考虑范围内。NBD:Circulor和中国企业的合作情况如何?Johnson-Poensgen:我们的生态中约有70%的客户和参与者都和中国的平台有关联。这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中国主导了全球电动车电池的供应链,而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些企业都开始向我们这样的可追溯平台提供信息。他们意识到,在获取原材料方式和业务的可持续性方面越透明,他们的商业机会就越多,因为下游的车企都在寻找愿意提升可持续性的供应商。NBD:您认为全球对供应链可追溯性的需求前景如何?Johnson-Poensgen:欧洲电池监管已经推出了“电池护照”的制度。中国已经有电池监管政策,比欧洲还早,人们也在讨论类似电池护照制度的可能性。日本和美国也在考虑建立起一套识别电池产地和原材料来源的数字识别机制。所以现在全球在这些供应链上要求更大的透明度,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NBD:这种可追溯性趋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Johnson-Poensgen:我想最主要的挑战就是,当一个企业把自己商业运作的信息,比如可持续性的水平,透露给一个可追踪的平台时,企业很自然会感到紧张。就在五年前,还没有人在做可追踪性方面的工作,所以我们现在是在旅途上的第一步。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但当一个东西还很新的时候,人们会感到紧张。NBD:您为何来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呢?Johnson-Poensgen:世界经济论坛在2021年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包括建筑业、汽车、航空等八个全球供应链贡献了50%的全球减排量。如果我们不解决供应链的可持续性问题,那么普通人少吃肉或者少开车不会带来任何的改善。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东西是从哪里生产的,以及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水平如何。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07]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精神 按下健康金锣“快进键”

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纲要》部署了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等一系列具体举措。作为民生保障的第一刚需,食品的质量提升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也将对肉制品产业产生深远影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肉业龙头企业金锣集团认真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精神,始终以高品质肉食产品保障消费者餐桌安全,坚定不移地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实行全链条品质管控推动产品质量提档升级质量提升,食品先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产品质量,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纲要》围绕食品的种植养殖源头、生产加工、检测监管、冷链物流、流通消费等方方面面,要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金锣集团作为肉业龙头企业,高度重视品质管理,并在不断追求卓越品质的过程中,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每个环节都践行着“打造健康食品产业链,让消费者食肉无忧,美味尽享”的郑重承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有保障的肉类食品。制度创新,建立全方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食品安全上,金锣深知“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食品安全是金锣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每一个金锣人的理念和行动中。为筑牢食安“护城河”,金锣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强化食品安全防控理念,引入HACCP、ISO22000等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另一方面结合《食品安全法》和自身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制度、原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生产全程控制制度、产品出厂检验记录、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危机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并对全体工作人员尽心培训,严格落实执行,持续跟踪调整。构建质控标准,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健康人们常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这句话对健康肉制品行业龙头企业金锣集团来说,是自创业之初就坚守至今的原则铁律,也是其打造卓越品质的关键抓手。原料是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首要环节。为了从源头保证原料的安全性,金锣指定了严格的供应商选拔标准:要成为金锣的供应商,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和评审,对原料样品试验、原料保质期等关键指标进行测试,对厂家的各项资质、生产储存现场等进行严格评审,评审过程重要项目实施一票否决机制。试验、测试和评审都通过了,原料才能投入使用,使用后的产品还需要专人全程跟踪检查,无异常出现方可纳入合格供应商的范畴。在验标入厂环节,金锣也制定了192项严于国家标准的内部验收标准,对所有到货的物料对照标准,批批抽样检测,通过采购部仓库保管员验收、质管部原辅料科专人验收和研发部化验室检测验收三道关,由三个不同的部门分别对索证索票、感官指标、理化微生物指标进行把关,不合格的坚决拒收。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截至目前,金锣集团已成为3个国家标委会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共计参与制订4项国际标准,26项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在金锣集团官网增设的“食品标准公示”板块下,消费者可以看到金锣所有产品的执行标准清单,在金锣内部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由金锣集团标准科与工艺管理部、研发部、生产部、检测中心等部门共同协商制定的341项企业标准、流程规范详细可见。生产全程严格管控,技术改造提升工艺从日本、德国、美国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并持续升级改造,全程管道化、自动化、密闭化运输,超高温瞬时灭菌、灌装、包装、机械手码垛,红外线智能自动挑拣……探访金锣高低温肉制品透明工厂的实时生产过程,充满现代工业美与满满“黑科技”感的各个环节总是令人惊叹。在这里,整个生产过程均为远程监控,实现了加工过程自动化、出厂产品标准化。比如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灭菌这一环节,作为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控制点,金锣对所有高压杀菌釜进行了信息化管理,对所有机械温度计、压力表,都安装了电子传感器,并自行开发智能监控系统,记录灭菌过程中每一秒温度、压力的变化,杀菌锅内温度数据和关键工艺点参数都会通过电子信息系统直接上传到品管员的电脑上,任何一个点的标准数据出现异常,就会马上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快速处理并查找原因整改,最大程度保证灭菌的真实有效。金锣还在每条肉制品流水线后方都配备了金属探测仪、X光异物探测仪以及红外线智能自动挑拣机,该设备采用AI同步识别检测技术,能够360度全方位无死角检测产品,让蛋白、水分、脂肪等不合格随时暴露,并随时发现异物或隐患,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下一环节。严把产品出厂检测关,杜绝不合格品流入市场为了把控质量,金锣集团建立了高水平的检测中心,配备专业人才和设备齐全的中心实验室,同时建立了360度全方位检测体系和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中,高学历和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50%以上,并耗资近千万元购置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酶标仪、微生物快速检测仪等先进检测设备,可以承担食品致病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200多个项目的检测,实现宰前、生产过程以及出厂前的快速检测与产品的追溯,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2011年,集团检测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可向客户提供区域内互认,权威测试数据和结果,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这意味着金锣的质量检测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和服务的技术能力。以科技创新赋能品控升级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食品安全生产,品控是关键,科技是“武器”,《纲要》提出: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协同开展质量领域、产品创新,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近年来,肉制品产业发展逐渐由强调产品数量向强调产品质量转变,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金锣作为肉业龙头企业,十分重视科研实力的沉淀与提升,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推动食品安全技术的成果转化,升级产品的食安管控水平,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开心。据悉,金锣累计投入20亿元成立科技研究院,每年保持10%的投入增幅,用于创新技术研发。同时,金锣与国内多所科研机构合作百余个产学研项目,并在全球范围内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设立健康科研院、博士后基地和院士工作站,研发水平和人才储备在业内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目前,金锣集团已获得发明专利35项,国际PCT专利53项。此外,金锣不断加大与中国农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持续扩大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创新引进交流,全方位提升产品质量。产研的持续投入和转化不仅应用在肉制品的品质保障上,还集中反映在产品矩阵的变化上。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肉业龙头金锣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冷鲜肉、冻品、熟制品、调理品、调味品五大系列1000余种健康的优质肉制品。并通过多年的品类品牌化运作,打造了肉粒多、无淀粉、健食力、德斯克、哈啰伙伴等畅销全国的明星产品矩阵,引领肉制品行业从“传统生产+基础营养”的1.0时代,发展到“产品细分+美味好吃”的2.0时代,再到如今正式迈入“科技创新+大健康”的3.0时代。比如,为了回应消费者对“更多肉”和“更少淀粉“的期待,金锣相继开发了”金锣肉粒多“和“无淀粉金锣王中王”,颠覆消费者对火腿肠的刻板印象,在国内掀起了肉制品品质革命;在肉制品从高温向低温迭代的过程中,金锣也加大对低温肉制品的研发,推出低温系列王牌产品“德斯克”,并形成了包含“德式脆皮热狗肠”“德式山庄火腿”和“德式切片火腿””德斯克德式水晶肉排火腿“”德式腱子肉火腿“和”德式山庄烤肠“等产品在内的全品类矩阵,不仅跟上了消费迭代的步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还重构了低温肉制品的品牌格局。凭借对肉制品生产研发的深刻理解,金锣关注营养结构与品尝体验上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新技术与新产品,并于2018年7月正式推出了“健食力低脂香肠”。产品通过甄选脂肪含量较低的猪后腿肉和低脂低卡的鸡肉,运用三重去脂工艺,实现产品脂肪含量仅有2.5%,对比同品牌普通香肠减脂60%以上,同时也保证了产品口感的弹韧柔嫩与口味的鲜香醇厚,解馋又轻负担,完美满足消费者对口味和健康需求的统一。拥抱数字技术加速质控全流程信息化转型《纲要》提出:加强食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重点类别产品全过程可追溯,推动质量控制全流程信息化转型。事实上,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数字科技的发展,数字科技的创新应用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食品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技术创新的进程中,金锣也实时把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巧妙融合进产业链中,探求数字应用对于食品品质控制的影响。把握肉类安全质量关,冷链存储是关键一环。在运输流通环节中,金锣集团有着明确精细的规范。针对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为真正实现全程冷链,金锣集团遵循就近原则,为消费者匹配最近距离的产品供应源,并采用专门的制冷运输车。运输前,制冷运输车已经提前做好预冷工作,将车厢温度稳定在0—4度,而且所有制冷车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全程的卫星定位和温度监控,使产品在最短时间内直抵餐桌,缩短了流通环节,提高了配送时效,保障了“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的安全。2014年,金锣上线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食品全程可追溯信息系统,这是金锣一项行业内首开先河之举。通过“一物一码”数字化溯源手段的应用,金锣把供应商管理、原物料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控制、成品出厂检验、终端服务等信息等全面整合,让产品拥有独特的“数字身份信息”。该系统实现了追溯系统电子信息化,极大提升追溯作业效率,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还进一步延伸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食安体系,并把对食安建设的要求覆盖到上下游合作伙伴端,使产品从原料采购到终端消费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管理,从而确保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金锣肉制品都是高品质的结晶。食品安全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备受社会大众和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金锣集团作为国内肉制品标杆企业,依托严格的品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深刻践行着让消费者食肉无忧的企业使命,致力当好”国民美好生活的服务商”,推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接下来,金锣仍将在价值观和企业使命的共同指引下,锚定“质量强国”建设精神,把食品安全放在心上,把产业的命运扛到肩上,坚定地走在健康化、品质化、高端化发展的进阶之路上,托举起百姓餐桌的安全,为质量强国事业提供坚实的支撑。(来源:新视线)

[2023-03-07]外观追溯系统精准识别 让防伪标签“绑定”商品实物

产品外包装上的防伪码能确保指向的就是包装内的商品吗,如果商品和防伪码是“两张皮”怎么办?最近,南京工业大学张帆教授团队,提出一款名为“面向生物外观特征的鉴真溯源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且部分模块化产品已经投入具体应用并取得良好效益,该成果日前在计算机领域顶级的“国际声学、语音与信号处理会议”上发表。“现在市场上常见的防伪技术有内外码防伪技术、激光镭射防伪技术等,都是在标签或外包装上面做文章,它们始终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标签是不是对应着里面的实物。”张帆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基于生物特征的图像鉴真溯源技术集成与应用,利用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出卷积神经网络鉴真防伪模型,对商品的纹理进行模拟计算,将计算结果保存在云端数据中心,并通过外包装识别算法,从而验证包装内的商品是否是生产加工出厂的那一件商品。张帆举了个例子:“比如要验证青藏特产牦牛肉的真伪,消费者购买时只需扫一下包装盒上的二维码,并按照指引拍摄商品的实物,系统便会通过云端数据中心鉴真防伪模型的计算,实时给消费者反馈当前商品是否与外包装是配套的商品,同时反向追溯联盟区块链上商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信息。”据悉,该成果通过卷积神经网络鉴真防伪模型,实现农产品鉴真防伪,目前已应用于雨花茶、黔茶、五常大米、青海牦牛肉、藏系羊肉、枸杞、藜麦、酸奶、果蔬等120多种农产品,识别率达到90%上。

[2023-03-03]零缺陷:质量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

作者:中山市科卓尔电器有限公司副总孙景坡导读零缺陷之旅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进化的过程。2月23-25日,我参加了克劳士比黄埔78期国际注册质量总监高级研修班,本次学习使我获益匪浅,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作为分享。质量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核心要从管理的角度发现企业的根本问题——质量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杨钢院长列举了许多企业和管理大师的案例故事,以汽车百年发展史为例:福特采用集权制,通过屠猪场猪动人不动的启发实现流水线生产,提高了产出降低成本,同时降低了对员工的思维依赖(只要手脚,不用脑袋——机械人);并且杜绝金融资本。通用GM采用分权,事业部制,对比单一黑色的福特,GM的差异化是多品牌,五颜六色;以资本市场立业,财务决定了生产什么,研发只是其中一部分。丰田集权又分权,精益生产,车小量大类别多。到今天的新势力车企,颠覆了传统汽车的体验感,让老百姓喜爱又卖得起。透过百年车企的管理思想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工厂制度和科学管理的应运而生。克劳士比传奇的一生孕育出质量四项基本原则一代质量宗师克劳士比先生,生于医学世家,他两次参军作为后方医生。退伍后,为了生计进入兵工厂做一名普通检验员,从工作中,他以医生的视角悟出了检验工作只是“死后验尸”,不能改变产品质量,要提高质量,需要从预防着手。于是他首次将预防的概念引入制造业。然后,克劳士比先生进入一家服装店做销售员,他发现销售不单只是买质量,更是买客户体验,进而悟出了客户需求的原则。后来,克劳士比先生进入了著名的马丁公司任导弹总质量师,他不懂技术,面对7次导弹试验失败情况,他发现了两类人,一类是挨骂的,另一类就说无所谓下次再来。大家做一件事情时,想着差不多就行了。他意识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一旦允许有错误,就存在双重标准。这就是零缺陷的心态,但在当时,公司没有高层支持克劳士比,所以他又离开了。之后,克劳士比来到了ITT公司,前半年担任总监,之后14年担任副总裁。在此期间,公司用财务报表来衡量各部门效益,至此,他明白到质量是用价值来衡量的。最后,由于政见不一他离开了ITT,并创立了学院,开始传播零缺陷的管理思想。通过了解上述传奇故事,我们看到到克劳士比先生从事过不同类型的工作,而且都是不熟识的新工作,但在不同工作中先后悟出了完善管理的思路,这说明要有虚心学习和追求完善的态度,以及变革的勇气。从医生视角悟出预防质量;从店员视角悟出要满足客户需求;从导弹项目的角度悟出工作标准必须零缺陷;从ITT总裁的角度创造了质量是用价值衡量的重要观念。总的来说,质量管理贯穿着企业各个部门,保证组织每个成员输出的工作品质,是管理工作的核心。科学面和人性面在管理中的作用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一群以农耕为主的农民开始走向城市进行工作,他们以做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农耕思维进行工作。工厂的投资者,时刻想着提高产能,想办法获取更多利益,逐渐出现了全体协作和流水线的形式。在生产活动中,人们的技能参差不齐,动作的幅度和先后顺序也有不同,出现多种因素,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和品质都不稳定。精明的企业管理者,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技能培训、制定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采用作业指引SOP、进行工时研究、使用控制图等科学管理的手段进行生产管理,解决了低效率问题,效果立竿见影,收获满满。我们称之为企业管理的硬性:科学面。逐渐,企业家们发现原来的运筹帷幄的科学管理手段出现局限性,许多工作被拆分成一个又一个步骤,而且一个步骤可能就是某员工的全部工作内容,长期以往,员工看不到产品的“好坏”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只知道工作就是为了钱。这种做法破坏了员工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人们的能动积极性比不上农耕时期。于是企业家们发现,打造永续成功的组织,企业需要从追求规模与效率优势,转型到追求质量与效益优势;企业需要充满激情与创造力的员工。这就是企业管理的软性:人性面。我们知道,科学面的管理其效果来得直接,但难于长期以往得维持;人性面得管理其效益来得慢,但细水长流。永续成功的组织,需要两面抓。零缺陷的正确解读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人非圣贤,谁能无过’的俗语,特别是还有物理模型的支撑,使得零缺陷在人们心中寸步难行。通过学习克劳士比总监班课程,我认识到,零缺陷并不是数学中绝对值的0。从“一根小划痕”的故事,我受到很大启发,零缺陷其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智慧。删除了‘人非圣贤,谁能无过’的假设,才能开启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能真正地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零缺陷之旅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进化的过程。质量是政策和文化的结果。只有改变员工的心智与价值观念,树立楷模与角色典范,才能使质量改进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质量管理就是有目的地创建这种组织文化。——克劳士比质量不单只是产品质量,也是流程质量,更是工作品质。我们每个动作,每个工作都应该有质量标准去衡量其价值。质量是组织完整性必不可少的组成,财务是组织的血液,关系是组织的灵魂,质量是组织的骨骼。在梁总经理的带队下,我和两位制造负责人共同参加了本次培训,在零缺陷意识上,质量管理在公司战略层面上,我们达成了共识。下一步,我们要从自身开始深度理解零缺陷,并带动身边的人——包括同事家人和朋友,牢记杨院长的叮嘱,帮助兄弟单位解决问题,同时认真思考推动质量管理在公司战略层面的地位。

[2022-12-31]建设工程:辨别检测报告真伪 只需“二维码”扫一扫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而工程质量检测结果是判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在我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篡改检测报告结论或伪造检测报告,这种制假行为既扰乱了行业秩序,又阻碍了检测工作的正常发展,最重要的是检测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工程建设使用材料的质量和安全,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对社会危害极大。为有效遏制伪造检测报告这一问题,姚州公司通过现有检测管理平台,从7月20日开始,正式在建筑材料检测报告中统一增加“二维码”防伪标识,只要用智能手机微信“扫一扫”检测报告中二维码,手机就会自动弹出检测报告主要信息,如报告编号、检测项目、工程名称、检测结论等相关信息,高效、便捷地实现辨识检测报告真伪。下一阶段,姚州公司将继续完善其它类检测报告“二维码”防伪标识,并利用现有检测管理平台逐步推行“网上委托”、“报告自主打印”等应用,全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海九创专业承建运维各类检测报告防伪追溯平台,欢迎联系咨询:15821228055

[2022-12-31]农业农村部公开征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典型案例

摘要:近日,农业农村部向社会公开征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典型案例。首批征集的追溯典型案例约100个,截至日期为11月30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系列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探索开展全程追溯试点,形成一批追溯标杆企业,带动产地农产品追溯深入开展,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典型案例,要求追溯模式可靠、动力机制完善、追溯技术适用、追溯成效明显。遴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典型,以示范引领各地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通知》提出,征集范围包括适合当地发展水平的追溯管理模式、重点农产品实施全程追溯的经验、先进适用的追溯设备及技术、行业协会与地方主管部门先进工作经验等。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产地农产品生产主体、经营主体、追溯管理社会化服务主体、追溯设备与技术研发单位都可自荐、推荐。首批征集的追溯典型案例约100个,征集截至日期为2020年11月30日。《通知》要求,由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处室组织辖区内追溯典型案例的推荐工作。其中,每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企业主体案例不超过2个,组织机构案例不超过1个,总计不得超过3个。每个案例主题须尽量聚焦,限定在征集范围的一到两个方面。要提炼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材料,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做法、主要成效、案例分析等方面。材料要确保内容真实、特点鲜明,文字通顺,字数不超过3000字。在成果应运方面,对遴选出的追溯典型案例将进行汇总整理、汇编成册,择优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广泛宣传。组织专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开展系列专题调研,总结推广先进适用的追溯管理模式和相关技术。

[2022-12-31]湖北:检验报告“码”上查 纤维产品质检报告防伪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子轶、通讯员周谦)一张由湖北省纤维检验局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是湖北省服装纺织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参与市场竞争的“信誉证”。若不法经营者对报告篡改、造假并借此牟利,如何及时知悉?6月16日起,细心的送检企业可能会发现:在检验单右上角多了一个二维码。手机轻扫,网页跳转,电子版报告自动呈现——湖北省纤检局检验报告防伪二维码已正式上线启用。近期,有企业向湖北省纤检局反馈,在招投标过程中无法快速识别企业出示检验单的真伪,建议该局在开具报告时增加二维码防伪功能。该局综合业务科及时与软件公司沟通,升级检务系统。升级后的检测报告,内页右上角增加防伪二维码,具有唯一性,且权威,便于查询。客户通过微信扫码,便可获取完整的检测报告。该局综合业务科科长吴小波称,截至目前,该局共受理703家企业的检验检测业务,“二维码”功能上线以来,已累计为56批次产品出具报告。以前,招标单位要验证投标方产品检验报告,或者投标企业想要验证联合投标伙伴的资质,需由企业出具公函,以线上传输或面交申请的方式,到湖北省纤检局核实。经该局审批同意后,工作人员为申请人再出具并寄送一份报告,全套流程较为繁琐,至少需要1-2个工作日办结。现在,只需扫一扫就能看到报告原文;与纸质版材料各项数据指标、检验结果比一比,就知道报告内容是否篡改、真实有效。湖北省纤维检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大部分市场监管纤检系统都采用水印防伪法,使用二维码线上查询方式的较少。上海九创专业承建运维各类检测报告防伪追溯平台,欢迎联系咨询:15821228055

[2023-06-16]数字蝶变 3年内上海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将增加100台/万人

上海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有望显著提升。最新发布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提出,上海要实施数字蝶变行动,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赋能;要发展区块链、Web3.0等数字新经济,推动元宇宙重大应用。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提出了细分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以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260台/万人。这意味着三年间,上海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将提升100台/万人。“围绕数字化转型,上海要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和‘工赋上海’行动计划,以打造智能工厂标杆企业和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抓手,推动制造业企业抓好数字赋能,加快转型发展。”上海市副市长李政在15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说。围绕产业升级,上海将从三个方面实施数字蝶变行动:在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方面,上海将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机器人应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在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方面,上海将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制定“一厂一方案”,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在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赋能方面,上海将实施“工赋上海”行动计划,打造30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培育3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培育40家“工赋链主”企业,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组团式服务。“上海将向首次‘小升规’和‘新建入统’的工业企业发放最高50万元‘成长券’,支持企业采购数字化管理、技术创新等专业服务。”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说。**科技联合创始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行动计划》提出了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以上的目标,这意味着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都将会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了实现360台/万人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目标,姚志强认为,上海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第一,建议政策层面持续发力,鼓励企业增加对工业机器人的投资和使用;第二,建议加强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适用范围;第三,建议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出更多的机器人工程师和操作人员,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姚志强看来,未来制造业数字化生产的主要特征是智能化、自动化。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制造业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个性化定制和灵活生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023-06-16]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三年上海这样干

近日,上海出台《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上海“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不断夯实,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行动计划》还围绕高端制造引领功能、自主创新策源水平、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等方面,提出细分指标。比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到1.8万亿元、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到360台/万人等。在2023年6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李政表示,《行动计划》作为今后三年推动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同时结合新发展趋势,优化调整下阶段制造业发展目标、任务举措。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三年,上海将实施强链升级、强基筑底、数字蝶变、绿色领跑、企业成长、空间扩展等6大行动共22项重点任务。在强链升级方面,上海将制订新一轮三大先导产业发展方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集成电路关键环节研发攻关,推动下一代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布局生物医药基因和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构建通用大模型,面向垂直领域发展产业生态,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上海还将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千亿级产业;加速布局“四个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共进。为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海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体来看,上海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每年实施攻关项目100个以上。预计到2025年,上海将推动基础零部件产业化、基础材料示范应用、大型工业基础软件研制突破超250项。上海还将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载体,布局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平台;推动“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开放型创新联合体,强化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为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上海提出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实施“工赋上海”行动计划,打造30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梯度培育40家“工赋链主”企业。同时,上海还将为企业提供评估诊断和改造升级等服务,支持企业数字化诊断、购买算力服务。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透露,上海将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举办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活动,为各类优质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包。吴金城表示,上海向首次“小升规”和“新建入统”工业企业发放“成长券”,最高50万元,支持企业采购数字化管理、技术创新、法律咨询、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围绕绿色低碳新方向,上海将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围绕氢能、高端能源装备、低碳冶金等领域,加快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创新,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重大节能先进装备。同时,上海将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效评价,推动一批创新产品碳排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围绕钢铁、化工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宝武碳中和产业园、化工区绿色低碳示范园;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每年淘汰落后产能500项左右。为壮大制造企业群体,上海计划梯队培育领航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根据《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内新增15家左右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动态培育50家左右龙头企业。同时,上海将加快引进制造业总部,滚动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等科技型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000家;更大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小升规”,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左右。在空间扩展方面,上海将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提高产业经济密度,发挥产业地图对投资促进的引导作用,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同时推动浦东、临港、五个新城、南北转型等地区加快制造业增长。此外,上海将定期组织开展资源利用效率调查评价,形成低效产业用地清单,以减量化、土地收储、市场化补偿、园区回购等方式,推动低效产业用地退出,导入优质产业项目。在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的土地规划用地方面,上海有哪些支持政策?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韦冬表示,上海各区将按照分区域、分产业类型形成区域产业准入标准,通过“标准地”、“带产业项目”挂牌方式,提高土地供应精准度,确保重大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同时实行产业用地地价底线管理,建立产业用地地价与项目绩效挂钩机制,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每年通过提质增效、存量盘活、城市更新、土地出让等方式,保障产业用地规模不低于1万亩。”韦冬表示。韦冬还表示,上海出台的《关于加强上海市存量产业用地管理的若干意见》,在拓展存量产业空间供给、增强协同监管提升施策效果等政策措施方面做了进一步补充和强化,切实提升存量产业用地的绩效水平,确保产业用地用于产业、服务于产业,防止炒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保障,界面新闻注意到,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也在信贷支持、融资租赁、企业上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金融服务在为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保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还有什么创新举措?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总经济师陶昌盛回答界面财联社提问时表示,为推进上海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上海银保监局会同市地方金融局、市发改委等部门研究制定“1+2”科技金融服务方案,为推动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陶昌盛透露,上海加大了信贷等金融支持力度。截至今年4月末,上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9%;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46.1%和42.6%,均大幅高于全市各项贷款总体增速。在融资租赁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融资租赁公司投向制造业租赁资产余额约2136亿元,涉及客户数量91663家;从租赁物类型来看,交通运输设备、通用机械设备、工业装备占比最高且近年来增幅明显。在保险支持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共累计完成202个重点创新项目承保,涵盖ARJ21飞机、船舶制造、智能发电设备、工程设备等重点领域,累计提供风险保障802亿元。“我们将继续会同国家在沪金融管理部门,配合市经信委等部门,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此外,把握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新机遇,推动科创金融相关工作取得新成效。”陶昌盛表示。

[2022-12-31]MES与ERP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MES系统在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MRPII、ERP系统产生的长期计划指导下,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那么MES依靠哪些技术、模块实现这一目标呢?MES起到承上启下优化数据流。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MES的重要使命就是实现企业的连续信息流。它包含了许多功能模块。通过实践,MESA(MES国际联合会)归纳了十一个主要的MES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模块。通过上述这些模块有效协作,MES在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MES下层,是底层生产控制系统,包括DCS、PLC、NC/CNC和SCADA或这几种类型的组合;在MES上层,则是高层管理计划系统,包括ERP、MRPII。从层次角度分析,制造企业的控制结构可划分为工厂层(或公司层)、车间层、单元层和设备层。其中单元层相当于一般企业的工段或班组。通常,ERP系统处于工厂层和车间层,有时会扩展到单元层;设备控制系统处于设备层,有时会扩展到单元层;而MES则总是处于车间层与单元层。因此,MES与ERP在车间层(有时包括单元层)的功能上会有部分重复,MES与设备控制系统在单元层有时也会有部分功能重叠。在MRPII、ERP系统产生的长期计划的指导下,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进行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的优化等工作。控制与信息反馈流程以及MES与ERP、设备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计划与控制指令自上而下越来越详细和具体,而由分布在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自下而上经过层层汇总,数据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在信息交互的具体内容方面,MES向上层提交周期盘点次数、生产能力、材料消耗、劳动力和生产线运行性能、在制品(WIP)存放位置和状态、实际定单执行等涉及生产运行的数据;向底层控制系统发布生产指令控制及有关的生产线运行的各种参数等。MES与ERP优势互补(1)ERP的不足虽然ERP能够很好地解决生产计划问题,但是在车间这一层次的控制却往往不够完善。例如,ERP里面的车间控制模块计划功能一般很弱,主要是执行MRP计划。它把MRP计划变换为车间加工单和调度单,并按车间加工单和调度单执行,同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反馈,并进行投入与产出控制。(2)MES的优势MES的计划调度功能与ERP车间层的功能有些类似,但MES的计划调度的功能比较强,制定的计划也比较详细。MES一般按车间层和单元层分级制定作业计划,并对车间的每一台设备或操作人员分派任务。MES中的车间加工单与ERP的类似,MES中的调度单是对车间加工单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进一步分解,通常会细化到计划期内每个单元每台设备每天(或每班)的生产任务。同时,以分派工单的形式把第二天或下一班的生产任务分派到每一个操作人员(或设备)上。MES系统反馈的数据不仅包括每台设备、每个工序和每个操作人员的数据,还包括加工过程中的状态数据,而且由于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使状态数据可实时采集。采集的数据经过层层汇总,最后可得到整个工厂的生产现场数据。由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把MES与ERP集成起来,不仅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同时,可使MES系统的生产计划更合理,使ERP系统的数据更及时有效,工作效率更高,这正是工厂管理所需要的效果。(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03-07]完善供应链生态体系,助力“制造业当家”

制造业当家系列谈  2023年1月,随着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由“制造业起家”的广东吹响了“制造业当家”的高质量奋进号角。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也提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落实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在国内外愈演愈烈的制造业供应链攻防战中,广州既拥有明显的基础优势,同时也仍存在一定短板,制造业当家的供应链基础必须进一步夯实和提高,以更好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广州制造业供应链优势突出  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不断优化。目前,广州制造业产品体系较为完备,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配套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制造产业链条丰富。2022年,广州入选国家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国家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供应链生态不断优化。  制造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过去3年,面对国内散发疫情不断、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受阻等形势,广州迅速摸查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受阻情况,通过加强部省协同和跨区域协调,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为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2022年,尽管面临多重困难,广州先进制造业仍然实力凸显,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61.6%。  现代物流产业生态链日益健全。广州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商贸中心,依托汽车制造及后市场、快消品、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产业优势,培育出一批专业化、平台化物流供应链企业,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多个世界50强物流企业在穗设大区分部或亚太转运中心,物流中心地位持续提高。在后疫情时代,随着“新经济、新基建、新消费”加快发展,广州物流链体系适配的场景将更加丰富,这也为有效支撑制造业强市创造有利条件。广州制造业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一方面,物流供应链体系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物流企业仍主要承担“仓库保管员”和“搬运工”的角色,集中在货物运输、货运代理、劳务派遣服务等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在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衍生服务方面的占比仍有待提升。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的不尽完善,使得物流对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不少企业供应链面临管理和整合难题。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协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生产进度和生产能力匹配上存在一定困难,较多制造业中小企业仅追求物流设施优化而未能实现整个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优化,无法和上下游形成高效协同。  制造业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仍需增强。不少制造业企业仍处于供应链价值链中低端,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不足,供应链附加值较低。另外,广州制造企业多为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其供应链将面临挤压现象。尤其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制造业战略性零部件国产占比偏低,受海外供应商制约,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不足。面对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回归”战略和有力度的奖补政策,广州制造业中间品贸易也面临不小的国际供应链风险。  三是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供应链模式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程度还不够深,不少制造业企业只是将数字化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进行了初步融合,供应链体系中的信息孤岛、数据分割、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上下游企业缺乏联动等问题突出。另外,智能制造共性技术供给缺失问题仍待解决,一些中小企业难以获取合适匹配的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服务支持产业发展滞后于制造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需求。中小型技术供应商难以提供匹配度高的智能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块,品牌技术供应商更多提供成套的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但改造费用过高。完善供应链生态体系亟待补短板强弱项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制造业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首先,加快培育一批全球和区域供应链链主企业。引导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骨干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做大、做强、做优,增强对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能力,尽快成长为链主,并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其次,完善“链长”通过“链主”抓链条的传导机制。“链长”与“链主”密切协作,动态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状况和产业链各环节对外依赖状况,找准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制定产业链关键卡点项目清单,形成多方合力精准攻关。制造企业特别是品牌厂商应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壁垒,转变生产方式,主动适应市场及时代背景的变化,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发展需求的适应能力。  二是聚焦物流和信息流,培育具有“广州特色”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为制造业供应链创造时间与空间价值。围绕重点产业集群,推进现代物流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动企业打造供需对接、资源整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促进区域物流和供应链资源优化、共建共享。加快布局一批生产服务型物流骨干节点,着力完善为制造业生产提供原材料供应、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储运、分销等一体化的现代供应链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汽车物流、中转物流、流通加工、金融结算等高附加值物流服务业务。  三是推进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高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鼓励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全链条管理数字化,支持核心企业加强全链条数据管理,努力实现供应链管理透明化,支持市内重点制造企业打造供应链数字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监测分析、大数据管理、质量追溯、标准管理等公共服务。选择一批企业竞争力强、全球化程度高的行业,开展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推动一批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供应链智慧化水平。就企业而言,要积极采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采购、生产、销售的一体化,并积极配合外部供应链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整合,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制造业上下游产业信息互通。  四是加强应急、风险管理建设,提高企业供应链风险抵御能力。全面系统梳理国内外直接、间接供应商,重点评估核心零部件、中间件和基础材料对外依存度和供应稳定性,建立重点产品供应链动态监测清单、供应链备链计划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运行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企业要优化供应链管理,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和业务拓展的情况,持续收集跟风险变化有关的信息,对外部环境进行及时评估检测,动态调整企业供应链管理,实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和管控措施,做好外部环境风险应对。同时,企业还需要审视自己核心物料的供应商清单,减少单一供应源的依赖性,采取多元化供应商战略,打造供应链多样性,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作者顾乃华系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州现代产业新体系研究基地主任;谢方梅系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03-01] 江苏锻强“看家本领”,迈向制造强省

【编者按】在今年1月召开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了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意愿,更是8500万江苏儿女的莫大荣光。江苏这片热土,一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关键时期、重要节点,总书记都亲自为江苏指航定向,三次亲临江苏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江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壮美画卷,处处浸润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科学指引和亲切关怀。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21日起推出“温暖的时刻奋进的足迹”系列报道,回访总书记视察江苏直接见证者,重温总书记殷殷嘱托“温暖的时刻”,展示8500万江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各自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和过硬成绩“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奋斗足迹,激励全省人民踔厉奋发,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努力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  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  ——习近平【温暖时刻】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首次赴地方考察来到徐州。在此次考察的第一站——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他走进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经营发展、自主创新、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党的建设等情况。习近平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  习近平还在车间外的广场上亲切看望了公司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职工代表。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  【深情回顾】  2月22日,记者再次来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徐工重型底盘装配车间,这里已经提档升级为数字化底盘装配检测生产线。车间入口处,显示屏滚动播放着总书记在徐工考察时的殷殷嘱托;车间内,22个工位上机械臂挥舞,正有条不紊进行生产。当年,徐工重型工艺技术部工艺师陈亮就是站在车桥装配工位,向总书记介绍起重机车桥智能拧紧系统。  “总书记听得很认真,对企业智能化推进情况十分关注,特别关心地问:这个技术是你们独创的吗?我当时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完全自主研发的。总书记听后特别高兴,鼓励我们继续好好钻研、不断创新。”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陈亮至今难忘,“我默默许下承诺:作为一线技术人员,一定要在岗位上勤想、多做、敢于创新。”  这条装配智能产线通过数字化提升,目前数字化检测率达90%以上,下线的产品合格率达100%。记者看到,每个工位上都装有一块电子大屏,实时显示螺栓拧紧有关数据。生产下线后,相关检测报告可以马上查看,保证质量可追溯。“我们的产能大幅提升,中大吨位底盘产品原来7日生产1台,现在日产2台。”陈亮说。  通过高质量推进“智改数转”,徐工重型的5G全价值链智能工厂已建立4个数字化车间、10条智能产线,其中结构焊接智能线机器人焊达率达85%以上。公司先后获评全国首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入选江苏省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工厂成熟度获评四级等。最近5年,徐工攻克近千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把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从1200吨提升到2600吨。  徐工集团正以“智改数转”为抓手,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快速推进智能制造向世界级水平发展。“十四五”期间,徐工将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一号工程”,大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战略,全力打造技术领先、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链,加快构建主业突出、多元发展、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把发展实体经济的“看家本领”练得更强、更过硬,全力攀登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珠峰。  【奋进足迹】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江苏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但一度也面临原有优势有所弱化、新优势尚未形成的严峻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从2013年提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等三项重点任务、2014年提出“经济强”和经济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到2017年视察江苏时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再到2020年视察江苏时要求“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为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5年来,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承压前行、勇毅转型,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全省制造业覆盖全部31个大类,其中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的有18个,机械、电子、轻工、冶金、石化5大行业规模超万亿元,代表先进制造的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海工装备等产业产量均占全国30%以上,C919大型客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问天”实验舱、“复兴号”动车组等一批大国重器上均有“江苏制造”身影。  江苏制造业也犹如一艘巨轮,沿着从“大”到“强”、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主航道不断前进——  制造业规模实力保持领先。我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增加值10年跨过3万亿、4万亿两个台阶,2021年达4.46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2.0万亿元,年均增长6.8%,增幅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产业能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我省坚持把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作为总抓手,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举全省之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深入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塑造江苏集群和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去年,随着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队”,我省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达1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全省重点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左右。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江苏持续实施大规模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把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的加速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换挡加速,“数”“实”融合不断深入。目前,全省为2.2万家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免费诊断。工业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3%,软件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彰显。江苏加速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企业加快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以创新为驱动,2022年全省工业大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191家,净增19家。新入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8家,累计分别达709家、186家。  面对疫情反复冲击和外部环境超预期变化,以实体经济为依托的江苏经济显示出强大韧性。全省上下克服疫情影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去年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3%、稳居全国首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66.4、连续8年全国第一,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制造大省稳健迈向制造强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王岩付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02-26]湖北首个芯片制造协同设计平台启动运营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源、通讯员杨威、耿尕卓玛)2月22日,武创院芯片制造协同设计研究所(简称武创院芯研所)通过专家咨询论证,正式启动运营。这是我省首个芯片制造协同设计平台。  一颗芯片从无到有,要经历设计、制造、封装等多个流程。设计是否合理、工艺是否过关、性能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芯片能否顺利实现规模化生产。在我国加速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软件、仪器对芯片设计制造全流程进行仿真计算和测试,是提高芯片设计制造水平的必由之路。  武创院芯研所由武创院联合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刘胜教授团队,以及湖南珞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整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进半导体、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内一流芯片制造和测试仪器平台资源。  据介绍,武创院芯研所聚焦国家半导体芯片制造—封装工业软件面临的“卡脖子”问题,针对半导体芯片集成工艺及可靠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小试中试服务、产学研转化孵化等问题,将建设先进芯片材料及工艺集成综合测试平台、芯片制造—封测材料数据库平台、多场多尺度耦合的芯片制造协同仿真平台、基于工艺及可靠性的芯片制造—封装CAPR工业软件平台等四大平台。“武创院作为高能级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将为芯研所在芯片设计制造全流程中做好多物理场多尺度协同、材料—结构—制程—可靠性一体化协同、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保驾护航。”刘胜说,武创院芯研所有望助力武汉打造先进芯片制造协同设计产业高地。  按照规划,未来3到5年,武创院芯研所的研发人员将达到100人,每年培养数十名高端人才,打造和孵化数家技术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力争经过10年建设,获批芯片制造协同设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12-31]快消行业与制造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

供应链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供应链管理已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企业外部,已从企业内部信息化扩展到企业分销网络、战略合作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大家关注的重心不再是产业链上利益分配的比例,而是如何扩大可供分配的利益,是以协同商务、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作为企业共同的运作模式。所谓供应链管理,是通过运用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工作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将客户、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模式,建立起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构建成一个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协同化环境的供应链战略联盟。供应链管理的问题集中在以生产和销售同步为目的的自动订货系统、依托精确的数据决策进行的自动补货系统,以及最佳物流支撑的零库存目标管理。在这方面,宝洁与沃尔玛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堪称典范。宝洁&沃尔玛模式的形成如果问,是哪个公司使得“供应链”这个词家喻户晓,那就是沃尔玛和宝洁。20世纪80年代,在这两家公司开始合作之前,美国零售商和制造商分享的信息很少,双方总是围绕着商品价格和货架位置争夺控制权,情形就像今日中国之零供关系。而随着宝洁与沃尔玛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的确立,美国零售商和供应商的目光开始转向如何加强供应链管理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如何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而不再仅仅盯住渠道控制权。宝洁,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制造企业;沃尔玛,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它们之间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宝洁与沃尔玛经历过长时间的“冷战”。宝洁总是企图控制沃尔玛对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条件,而沃尔玛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威胁要终止宝洁产品的销售,或把最差的货架留给它。当然,双方很快认识到深度合作的好处。1987年,为了寻求更好的手段以保证沃尔玛分店里“帮宝适”婴儿纸尿裤的销售,宝洁负责客户服务的副总裁RalphDrayer和沃尔玛的老板SamWalton终于坐到了一起。那一时刻,被业界认为是协同商业流程革命的开始。“宝洁&沃尔玛模式”的形成其实并不复杂。最开始时,宝洁开发并给沃尔玛安装了一套“持续补货系统”,具体形式是:双方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和卫星通讯实现联网,借助于信息系统,宝洁公司能迅速知晓沃尔玛物流中心内的纸尿裤的销售量、库存量、价格等数据。这样不仅能使宝洁公司及时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和研发计划,同时也能对沃尔玛的库存进行单品管理,做到连续补货,防止滞销商品库存过多,或畅销商品断货。而沃尔玛则从原来繁重的物流作业中解放出来,在通过EDI从宝洁公司获得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决策商品的货架和进货数量,并由MMI(制造商管理库存)系统实行自动进货。沃尔玛将物流中心或者仓库的管理权交给宝洁公司代为实施,这样沃尔玛不仅不用从事具体的物流活动,而且由于双方不用就每笔交易的条件(如配送、价格问题)等进行谈判,大大缩短了商品从定货、进货、保管、分拣到补货销售的整个业务流程的时间。具体作业流程是:沃尔玛的各个店铺都制定了一个安全库存水平,一旦现有库存低于这个水平,设在沃尔玛的计算机就会通过通讯卫星自动向宝洁公司的纸尿裤工厂定货。宝洁公司在接到定货后,将订购商品配送到各店铺,并实施在库管理。与整个商品前置时间缩短相适应,两个企业之间的结算系统也采用了EFT(电子基金转换)系统,通过这种系统企业之间的财务结算就不需要传统的支票形式来进行,而是通过计算机以及POS终端等电子设备来完成。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典范在持续补货的基础上,宝洁又和沃尔玛合力启动了CPFR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流程。这是一个有9个步骤的流程,它从双方共同的商业计划开始,到市场推广、销售预测、订单预测,再到最后对市场活动的评估总结,构成了一个可持续提高的循环。流程实施的结果是双方的经营成本和库存水平都大大降低。沃尔玛分店中的宝洁产品利润增长了48%,存货接近于零。而宝洁在沃尔玛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也增长了50%以上。基于以上成功的尝试,宝洁和沃尔玛接下来在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仓储体系、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预测与合作体系、零售商联系平台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持续、深入而有效的合作。宝洁公司甚至设置了专门的客户业务发展部,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密切与沃尔玛的关系,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使得沃尔玛在激烈的零售业竞争中技高一筹。沃尔玛可以保证,商品从配送中心运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沃尔玛的分店货架平均一周可以补货两次,而其他同业商店平均两周才补一次货。通过维持尽量少的存货,沃尔玛既节省了存贮空间又降低了库存成本,最终使得沃尔玛的销售成本比行业平均标准低了近三个百分点。而更大的利益其实是软性的。宝洁和沃尔玛的合作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物流层面,它们开始共享最终顾客的信息和会员卡上的资料。宝洁可以更好地了解沃尔玛和最终客户的产品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制造产品。总而言之,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更好地保持了顾客的忠诚度,为双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根据贝恩公司的一项研究,2004年宝洁514亿美元的销售额中的8%来自沃尔玛,而沃尔玛2560亿美元销售额中就有3.5%归功于宝洁。宝洁与沃尔玛创造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紧密合作的样板,越来越多的商家与厂商开始建立亲密接触。全美最大的仓储零售商好市多量贩店、塔吉特,还有法国的家乐福都在努力朝向这一模式努力。对中国企业的启示现今的中国流通领域,制造商和连锁零售企业在合作中存在着激烈的对抗。从表象上来看,主要是源于在产品价格和营销政策上的分歧,但实际上却是源于对渠道控制权的争夺,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对产品资源、营销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抢夺和攫取。连锁零售企业以压低进价、推迟付货款以及收取进场费、节日促销费等方式企图尽量占有厂家资源,并将成本转嫁给制造商。而制造商为了避免失去主动,不得不继续保持原有的效率不高的自有渠道,以最大限度地维持对产品价格和货物走向的控制,以期对连锁零售企业进行战略制衡。这样你来我往,双方的成本自然居高不下,赢利能力和成长性均受到严重制约。而“宝洁-沃尔玛模式”告诉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制造商和零售商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应在建立充分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把对渠道资源的抢夺和攫取转移到对供应链的再造和价值的增值上来。(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12-31]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农药标签二维码管理规定

为规范农药标签二维码制作和使用,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现就农药标签二维码格式及生成要求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农药标签二维码码制采用QR码或DM码。二、二维码内容由追溯网址、单元识别代码等组成。通过扫描二维码应当能够识别显示农药名称、登记证持有人名称等信息。三、单元识别代码由3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1位:为该产品农药登记类别代码,“1”代表登记类别代码为PD,“2”代表登记类别代码为WP,“3”代表临时登记;第2-7位:为该产品农药登记证号的后六位数字,登记证号不足六位数字的,可从中国农药信息网(www.chinapesticide.gov.cn)查询;第8位:为生产类型,“1”代表农药登记证持有人生产,“2”代表委托加工,“3”代表委托分装;第9-11位:为产品规格码,企业自行编制;第12-32位:为随机码。四、标签二维码应具有唯一性,一个标签二维码对应唯一一个销售包装单位。五、农药生产企业、向中国出口农药的企业负责落实追溯要求,可自行建立或者委托其他机构建立农药产品追溯系统,制作、标注和管理农药标签二维码,确保通过追溯网址可查询该产品的生产批次、质量检验等信息。追溯查询网页应当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可在PC端和手机端浏览。六、2018年1月1日起,农药生产企业、向中国出口农药的企业生产的农药产品,其标签上应当标注符合本公告规定的二维码。农业部 2017-09-11

[2022-12-3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构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形成可追溯链条

2月16日下午,国新办就“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段永升表示,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安全监管筑堤工程,着力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制度改革,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进一步明确老年人、学生、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消费品质量安全要求,制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水泥、电线电缆等重点建材产品的质量监管和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推进网络平台销售商品线上线下一体化质量监管。构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追溯链条。